本文目录
- 中国之声广播电台的历史?
- 为什么电台/广播这种近乎要被淘汰的传媒形式,又重新流行了起来?
- 拜托大家推荐适合高中生收听的广播节目?
中国之声广播电台的历史?
2004年
经过新一轮精心打造,享誉数十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新闻综合频率,于2004年1月1日以“中国之声”的呼号全新登场。
中国之声全天播音21小时30分,分八大节目板块,由频率总主持人和栏目分主持人合作全程直播。
中国之声以全天31次整点新闻、半点快报为发展主线,早中晚三大新闻密集区为重点支撑,清晨、午前、午后、夜间、午夜五大板块为延伸,30档背景式新闻专题和谈话节目为两翼,上下贯通、前后呼应,共同构成立体推进的动态新闻模式,充分彰显“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的传播特点。
中国之声秉承“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的改革理念,实行总监负责制,全频率节目统一布局,形象风格统一包装,部门机构统一设置,干部员工统一配置,考核分配统一标准,经营管理统一运营。
2007年
根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播出的消息,从2007年12月24日零点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始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中国之声已经成为唯一覆盖全国24小时播出的广播频率。
《全国新闻联播》节目指出,作为国家电台的主频率,实现24小时播出的中国之声,将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加快改革、锐意进取,突出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提高节目制作理念和手段的前卫性。为广大听众奉献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2008年
南方遭遇冰雪灾害,率先反应,中国之声是风雪中群众获取信息、寻求帮助的首选媒体,是有关部委发布信息的首选平台;汶川大地震,中国之声第一时间从震中发出报道,是沟通震区内外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全国百余家电台联手、百余日现场直播奥运火炬传递奥运火炬传递,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史无前例;奥运会持权转播,上百家电台加盟,全方位直播北京奥运盛会,再创广播辉煌;海陆并进,立体报道神七飞天盛事。特殊时期,广播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009年
中国广播第一品牌栏目《新闻和报纸摘要》直播登场,至此所有新闻节目全部实现直播,新闻更及时,播报更亲切;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纵横》,清晨一小时听遍昨夜今晨重大新闻,深入报道焦点新闻;《全球华语广播网》,午间环球一小时,让你与世界同步;《全国新闻联播》,打开视野,关注民生;《直播中国》链接全国电台,搜索各地新闻,让电波连接你我。
除了早中晚三大新闻版块之外,半小时一档《央广新闻》全天滚动直播,播报解读刚刚发生正在进展的新闻。
夜间特色节目好戏连台
为什么电台/广播这种近乎要被淘汰的传媒形式,又重新流行了起来?
你所描述为“近乎要被淘汰”的表述是不严谨的,但电台和广播确实是作为传媒形式,“重新流行”了一把。为什么我不赞同电台是近乎要被淘汰?因为电台虽然形式比较老土和传统,但是这是一个和人进行交流满足人精神需求的一个行业,只要有人,有人闲的没事需要听东西,那电台就不会被淘汰。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电台这种传统广播是“近乎淘汰”的状态是因为互联网的强冲击,大家接受讯息的方式多了自然就会分摊市场。加之有一段时间电台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权威性”,用过多的假药广告和不够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把自己的名声和特色也败坏了许多。为什么“重新流行”了一把?很简单,因为现在有车一族越来越多,堵车也严重,在车上无聊也不能总玩儿手机,那就听听CD和广播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题主你自己在题目中所说到的,广播人包括电视人也在不断地想要融入互联网时代,所以确实做出了很多新媒体化的改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你所提到的这些APP,但是蜻蜓和喜马拉雅可能还是属于比较商业化更强的,最为典型的,广播为自己寻找突破和改革的应该就是上海SMG的阿基米德FM。这样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重新流行就显得太理所应当了吧。而且身为一个广播人,我们也曾梦想过,未来有一天,可能互联网的信息大爆炸让大家反感,唱片音乐又因为版权问题难以好好听完整,那没准广播会把握的这个机会,翻身成为大王牌!
拜托大家推荐适合高中生收听的广播节目?
1. VOA慢速英语 - 这个以英语为主的节目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听懂英语。
2. 青春vivo - 这个广播节目主要关注年轻人,涵盖了音乐、艺术、文化、生活、科技等方面,风格轻松自由,非常适合高中生收听。